第  一  義  諦

 

回  首  頁

 

第一義諦【性空】

般若空義、無為相應

【二義諦Two Realities

【緣起】世俗諦 Worldly Truth

 

【性空第一義諦 Absolute Truth

 

 

 般若空義。無為相應

 

佛言諸法性空,然世間凡眾顛倒謂【有】,是為世諦→《世俗諦》。

實際真知,空無自性,諸法實相,【性空】為第一義諦→《勝義諦》。

諸佛依此二諦說法。

大悲心陀羅尼第一義諦→【真空妙有】。般若空義→【無為相應】成就。

 

大悲咒亦是因緣法,是要透過文字、語言、思維的世俗諦。其誦持方法,不僅要誦唸其真言,還需同時修習止觀,以一切具相皆《有為》世俗諦法,令修行者趣入究竟無相、第一義諦《無為》法,亦是世尊二諦說法之旨意。

持誦者應不分別於此二諦,亦即如幻如鏡,幻相實相,一相無相。因此,緣起上,不僅要唸誦,且亦不流於斷滅,應將心念集中咒語所詮顯的妙義上,而能如幻持觀,不著【我執】。

 

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云: 〔節錄〕

 

『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。過去已滅。未來未至。現在不住。三世所有一切心法。本性皆空。彼菩提心。說何名發。善哉世尊。願為解說斷諸疑網。令趣菩提』。..〔中略 〕..『善男子。若執空理為究竟。空性亦空。執空作病亦應除遣。何以故。若執空義為究竟者。諸法皆無因無果。路伽陀有何差別』。

 

〔註:梵語路伽陀,翻譯為外道〕

 

『若執空義為究竟者。諸法皆無因無果』,佛說因果,所謂〔諸法從緣起,如來說是因〕。

 
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世尊教誡我們〔無相〕、〔空〕、〔無〕是指〔離相〕、〔無執〕,並非〔滅相〕、〔斷空〕,而是〔真空〕、〔妙有〕。修行者若作有相觀,即是一邊見,若不作有相觀,即是斷滅法,故知真如法性,非有非無,而是湛然不動。修行者若空心靜坐,百無所思,以為究竟,即著空相,是斷滅諸相,故《中論》云:

 

 

當知有為、無為善巧,相而無相,空而不空,法體清淨,猶若虛空,無有染礙,不落一切塵境。

 

大寶積經菩薩藏會般若波羅蜜多品云:〔節錄〕

爾時世尊告舍利子。

『菩薩摩訶薩。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。於一切法遍攝一切有為無為。菩薩摩訶薩。於如是等有為無為一切諸法。應修善巧。舍利子。云何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。所謂妙善身行。妙善語行。妙善意行。是則名為有為善巧。云何名為無為善巧。即以如是妙善身語及以意行。迴向畢竟無為菩提。迴向無為菩提妙觀。又復迴向於薩伐若。是則名為無為善巧』。

『復次舍利子。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者。即是積集五到彼岸。何等為五。所謂布施。持戒。忍辱。精進。靜慮波羅蜜多。是名有為。若由般若波羅蜜多無為智故。則五到彼岸不可厭毀。如此妙智又能積集諸到彼岸資糧善法。信解無漏無上菩提。及以迴向一切智智。是則名為無為善巧』。

『復次舍利子。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者。所謂以無礙光照諸眾生。以四攝法攝諸眾生。是名有為。若觀諸法無我無有情無取無執。於四攝法方便善巧。愛樂信受無為等覺。及以迴向一切智智。是則名為無為善巧』。

『若復修習空無相願。諸法正智現觀善巧無上菩提不由他緣於無為法而復作證。是則名為無為善巧』。

大正藏經第11No.0310

備註〕

1.薩伐若,音譯同〔薩婆若〕,云一切種智,亦即究竟圓滿之佛智慧。

迴向於薩伐若,所指即是迴向一真法界。

2.於無為法而復作證,其義同〔唯證相應〕是指〔無戲論法〕、無為相應的境相,是真智之境,是覺自心現量境界。

 

大悲心陀羅尼第一義諦智慧應以本然法爾自性清淨之【如來藏】為根本,欲成就一切法,則必須通達般若波羅蜜多,亦即修證自心第八阿賴耶識,轉【識】→成【智】而證得真實義諦。

 

真空妙有,甚深微妙

Top